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94阅读
  • 0回复

[经验分享]CPA经济法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及应试注意事项(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nd
 
发帖
178
学分
263
经验
0
精华
5050
金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1-07
— 本帖被 阿文哥 从 经济法 移动到本区(2012-07-03) —
 一、题型题量分析 pQr `$:ga  
  1、题型、题量 <-uE pF  
从2000年开始,《经济法》考试取消了简答题,题型简化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综合题。2003年《经济法》的题型将保持不变,但个别题型的分值可能会进行小幅调整。 q)R&npP7  
~?&;nTwHe  
         《经济法》题型题量 P1DYjm[ +D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综合题 xXQ#?::m  
2000年  16题16分  18题18分  20题20分  4题46分 .zr2!}lB  
2001年  16题16分  18题18分  18题18分  4题48分 h-`Jd>u"  
2002年  18题18分  18题18分  16题16分  4题48分 R?3^Kx  
`?VtB!p@x=  
  2、各类题型的特点与应考思路 oeKI9p13\  
  (1)单选题 y05(/NH>  
2002年《经济法》的单选题共18个题目,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在18个单选题中,1/3左右的题目是根据法律条文“直接”命题的,2002年单选题中的第4、7、13、14、18小题,直接根据法律原文考数字,对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2/3左右的题目则以小案例的形式“间接”地考到有关法律条文,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死记”某些重要数字,而且要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条文进行具体分析。以2002年单选题第15题为例,根据《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并不得超过其上年的外汇收入。该法律条文的考点是,如果净资产的50%为A,上年外汇收入为B,则企业的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A、B中的较小值。在复习过程中,只有对该法律条文理解到这个层次,才算真正掌握了该考点,否则光死记法律条文而不掌握其“要害”照样拿不到1分。 )qs>Z?7  
单选题一般情况下每小题只涉及到一个考点,在四个题型中属于最简单的一个题型,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 \IY)2C<e  
  (2)多选题 l +RT>jAmK  
在最近3年的《经济法》考试中,多选题的题量均为18题,每小题1分。多选题有4个备选项,其中有2个以上(≥2)的正确答案。考生只有100%地选中正确答案才能得1分,不选、多选、少选或者错选均为0分。由于严格的评分标准,因此考生在多选题中得0分非常容易,得1分非常困难。 vH_QSx;C#  
多选题一般情况下每小题涉及几个考点,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对相关考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2002年多选题第6题为例,本题考点为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职权,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财务”、“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根据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可以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由股东大会选举决定。因此“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也属于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职权。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教材中前后出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如“兼并国有企业”的问题在教材的第2章(兼并价款的支付方式)、第3章(应当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和第7章(上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时应当在“重要事项”中进行披露)均有涉及,考生应当进行整理,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系统掌握。 ~6!{\un   
  (3)判断题 + 5E6|  
  2002年的判断题共16个题目,每小题1分。考生应注意判断题的评分标准:判断正确的得1分,判断错误的倒扣1分,不答既不得分也不扣分,即使16个题目全部判断错误,扣分最多扣至本题型0分为止,不会殃及其他题型的分数,但考生最好别享受这个“优惠”。在考试时,如果对单选题、多选题没有把握,绝对应当碰一下运气,但对没有把握的判断题,考生最好坚持“谨慎原则”。 ") kE 1D%  
  一般情况下,判断题只要求考生针对“一个”问题的“大是大非”进行判断,是非的标准非常清楚,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以2002年判断题的第7题(“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连续2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为例,该题的要害在于“连续2次”还是“连续3次”。根据规定,对于上市公司的一般董事如果连续2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但独立董事的标准是“连续3次”,是非的标准非常清楚。 *44^M{ti<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判断题可能会非常简单,不一定都有陷阱,因此作判断题时大可不必如履薄冰、哆哆嗦嗦。例如,2000年、2002年的最后一个判断题完全相同(只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题,并没有什么陷阱,主要测试一下考生的胆量。但考生不应忘记作判断题的基本原则仍然是“谨慎”。 c/.U<  
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是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得分率。因为,多选题每得1分都有困难,判断题每做一个抉择都有被倒扣1分的风险。 tU7,nE>p  
  (4)综合题 $/ ;:Xb=q  
2002年的综合题共4题,分值48分。在《经济法》的考试中,考生最头疼的题型无疑是综合题,在考场上,如果一个综合题彻底不会尚可“苦心经营”,如果两个综合题彻底不会只能“背水一战”,如果三个综合题彻底不会最好乖乖地“放弃抵抗”。但是,考生应清楚的是:4个综合题共有20个左右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基本是相互独立的。因此,考生对综合题要树立信心,即使对4个综合题都没有彻底看懂,但总会有一些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因此,要想在4个综合题上拿满分,的确是不可逾越的;但如果考生的目标是60分,能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就算完成了任务。同时,四个综合题并非不可把握的,考生通过作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如果复习时间实在不多,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可以适当少作一些习题,但综合题至少要做50个以上的题目),来逐步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主要考点、出题思路(即案例的故事梗概)和答题技巧。边做题,边总结,且不可搞题海战术。例如,在复习“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条件”时,首先通过对最近5年的试题分析,应当清楚“股份的发行条件”是每年综合题考试的重点,2003年教材又对增发条件进行了重大调整,因此应重点掌握。考到股份发行条件时,试题中一般会给出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如何根据已知的财务数据计算最近3年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是考到增发时无法回避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考生应首先把指定教材读透,自己先找到题目中可能的“陷阱”,如何识破、如何解决,然后再做有关的模拟试题(见本书模拟试题二),做完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与“增发新股”有关的问题,在复习其他章节时如发现与增发有关的问题时,再进行补充(例如2003年教材在第8章中新增了“上市公司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否则将构成上市公司增发的实质性障碍)。通过如此程序,考生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问题。 4eapR|#T  
对“上市公司发行新股”、“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综合题,属于封闭型问题,有相对固定的出题思路,只需做1-2个经典的习题就足够了,搞题海战术只会浪费时间。但对于“合同法”、“票据法”的综合题,则属于开放型问题,命题老师可以对一些重要考点进行任意组合,因此考生只能通过做大量的习题一个一个地掌握相关考点。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